“地理信息更好造福世界” 第二届联合国地信周开幕
(原标题:“地理信息更好造福世界” 第二届联合国地信周开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二届联合国地信周10月22日在浙江湖州德清开幕。开幕式上,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发布成立世界地理信息产业联盟、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创新联盟的倡议。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世界发展格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已进入最后5年冲刺期,地理信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孙书贤代表自然资源部倡议,要强化技术创新,构建时空智能;鼓励数据共享,深化赋能应用;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自2012年以来,湖州高质量建设德清地信小镇,已集聚地信企业430余家,年营收超300亿元,成为全球地信产业最集聚、链条最完整的区域之一。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表示,大力实施“地信造峰”行动,做好“地信+”文章,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和应用创新。
打造更多全球地理空间公共产品
第二届联合国地信周以“地理空间智慧造福世界”为主题,聚焦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展开交流研讨。
开幕式上,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主任李朋德现场发布了“世界地理信息产业联盟倡议”“全球地理信息公共知识产品创新联盟倡议”两大倡议。
李朋德表示,各国的地理空间信息能力参差不齐,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数据资源获取难度高、技术过时等挑战,缺乏足够专业的安全领域人才,加强全球地理信息在公共产品上的生产和应用十分迫切。
孙书贤在致辞时表示,地理信息作为基础信息资源和新型基础设施,在国家发展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通过精准的空间分析、动态监测和智慧应用为推动经济繁荣、促进社会公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025年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增至近万亿元。”孙书贤表示,地理信息更好造福世界,鼓励将地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服务的智能化升级,显著提升地理信息的精准感知、智能研判与循证决策能力,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新增长点。
围绕技术创新和数据共享,孙书贤指出,要加强全球地理信息前沿技术和工具的合作研究,尤其要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融合应用能力,确保在新一轮科技发展浪潮中“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孙书贤表示,要加强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据资源基底。优先推动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需求迫切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同时鼓励社会数据合规高效流通,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推动地理信息在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应用,打造和提供更多全球地理空间公共产品,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
实施“地信造峰”行动
地信产业发展,离不开从基础端、技术端、应用端来协同发力。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在致辞时表示,今年前8个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达到4226亿,同比增长22%。推动地理信息智能化生产和智慧化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有效供给、高效流通,形成算力、数据、模型、应用一体化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杭州、德清、桐乡等地以高精导航地图和高精度位置服务为支撑,联合探索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等,不断催生低空经济、智能驾驶、数字孪生等新业态。
目前,德清地信小镇汇集了430家“地信+”企业,年营业收入近350亿,形成了涵盖北斗时空、测绘遥感、智慧城市、航空航天等地信领域的产业生态,已成为中国地信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徐文光表示,要进一步打造产业高地、创业热土,引育国际研发机构,汇聚全球高端要素,聚焦时空智能等地理信息前沿领域,攻坚突破。建强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着力培育世界级地理信息产业集群。同时,进一步促进价值转化地信赋能,积极开展时空信息智能化关键技术应用,构建智慧城市、耕地保护、灾害防治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表示,地理信息,是数智时代的新资源、技术革命的新蓝海、产业变革的新赛道。湖州的“地信+”不是浅层的“功能组合”,而是深度的“价值融合”,改变的是整座城市的发展气质、发展动能、发展格局。
“这些年我们以地信技术守护生态本底,打造全域生态感知网络,让水质监测、森林养护、空间治理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以地信技术支撑产业培育,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电船舶等新兴产业,正在加快构建提质向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陈浩表示,“如今的湖州,在地理信息的赋能下,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持续攀升,涌现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推广价值的案例和样本,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陈浩表示,当前,湖州正大力实施“地信造峰”行动,做好“地信+”文章,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和应用创新,努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案例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