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回调拖累债市情绪,资金面宽松维稳,现券仍显韧性|机构要评

发表于:2025月11月21日 浏览量:36160

  一创固收:股债商齐跌,期货弱势,现券仍显韧性

股市回调拖累债市情绪,资金面宽松维稳,现券仍显韧性|机构要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受外围股市大跌影响,A股低开低走,不过未能提振债市情绪,国债期货表现弱势,超长端领跌。现券表现仍显韧性,10年以下品种收益率全天变动不大。昨日证监会提出将加强制度建设和风险防控,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同时,中国主权债券继续受到全球投资者热捧,本周成功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创下历史认购纪录。

股市回调拖累债市情绪,资金面宽松维稳,现券仍显韧性|机构要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现券方面,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6收益率上行0.35BP至1.812%,30年国债活跃券25特6收益率上行0.6BP至2.1575%,10年期国开活跃券250215收益率上行0.1BP至1.872%。

股市回调拖累债市情绪,资金面宽松维稳,现券仍显韧性|机构要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3750亿元,到期2128亿元,净投放1100亿元。今天资金转为均衡偏松,隔夜成交在1.50%下方,匿名全天有1.3%的隔夜供给。

  :利率债收益率主上行,资金面转松

  今日A股明显调整并未提振债市。利率债收益率以上行为主,5年期国债收益率升1bp;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下滑,30年期主力合约跌0.31%领跌。间市场资金面继续转松,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利率再跌超4bp至1.32%附近。债市短期内出现趋势性转变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不强,令债券维持着弱势资产的定义。除债市没有明确方向外,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的移仓,也对债市有些影响。

  公开市场方面,今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37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投标量3750亿元,中标量3750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2128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1622亿元。

  :股市回调拖累债市情绪,资金面均衡

  今日权益市场大幅回调但债市情绪依然较弱,现券收益率全天偏弱震荡。隔夜公布的美国新增非农就业高于市场预期推升美联储降息不确定性,海外股指全线下挫,或受此影响早盘现券收益率小幅低开。虽然今日境内股指低开低走,沪指录得5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但债市全天情绪较弱,国债期货高开低走全线收跌,现券收益率偏弱震荡直至尾盘。全天看,现券期货多数走弱,尾盘10年期国债、国开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为1.812%、1.874%,较昨日收盘变动+0.35Bps、+0.25Bps,“10年-1年”期限利差有所走阔。

  资金市场方面,今日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主要期限资金利率较昨日多数下行。

  今日央行开展3750亿元7天逆回购,同时有2128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622亿元。下周将有16760亿元逆回购到期,此外还将有9000亿元MLF到期。

  法询金融:股债双杀背后,降息预期落空与银行OCI账户浮盈兑现

  11月21日,资本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股债双杀现象。近年来,债券市场形成了“看股做债”的逻辑,导致股债呈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股市和债市的负相关性成为市场惯例。然而,这种短期的负相关性没有坚实的基础,最终会失效,今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尽管股市大幅调整,中证1000、科创50、恒生科技指数均跌超3%,本应推动债市上涨,但债券市场却也同步调整,30年国债期货下跌0.31%,现券也有相应调整。出现这种反常情况,需要关注导致债市调整的潜在因素。

  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未能实现。近期30年国债期货已形成明显的空头趋势,市场对债券的过高定价导致调整。尤其是在11月下旬,30年国债期货从2512向2603合约切换时,市场定价信号混乱。与此同时,央行在11月11日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较低,强调跨周期调节和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这对超长期债券不利。市场对降息的预期过高,一旦落空容易引发反向反应。当前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1到3年期债券利率约为1.4%,10年与1年期利差仅40基点,这不利于利率调节,预计未来超长期债券的期限利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另一个原因,临近年底,银行OCI账户需要兑现浮盈,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要卖盘力量。2025年,银行面临净息差下降和贷款压力,债券市场呈现熊市格局,大部分银行在持有和交易债券上未盈利,因此需要通过OCI账户来调节年度利润。近期市场成交量下降,活跃券成交振幅减少,意味着卖盘压力对市场的冲击较大。为了避免年底集中卖出对市场造成巨大压力,银行在11月下旬开始慢慢兑现浮盈更为合理。银行作为市场主导力量,一旦成为主要卖方,调整难以避免。与银行理财资金相比,OCI账户的浮盈调节对市场冲击较大,但预计这只是短期影响。银行卖券得到资金,仍然有较大的配置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短期利率债可能会成为未来银行重点配置的方向。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