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抑郁 北医六院院长陆林:多运动、睡好觉

作者:小微 发表于:2025月03月31日 浏览量:60621

(原标题:预防青少年抑郁 北医六院院长陆林:多运动、睡好觉)

预防青少年抑郁 北医六院院长陆林:多运动、睡好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侨海创新发展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接受证券时报等媒体采访时指出,抑郁症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需要科学认识和积极干预的心理健康问题。他强调,预防抑郁症的关键在于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和适度锻炼。科技创新也能为改善青少年睡眠质量提供助力。

预防青少年抑郁 北医六院院长陆林:多运动、睡好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运动、睡好觉 有助于预防抑郁症

预防青少年抑郁 北医六院院长陆林:多运动、睡好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社会对抑郁症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过去,人们对于抑郁症没有正确认识,将患者持续的情绪低落视为‘矫情’和‘缺乏耐受力’。”陆林指出,实际上,抑郁症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无直接关系,即使心理素质很强的人,也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对于抑郁症,最好的策略就是预防。”陆林认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青少年尤其需要每天进行至少半小时到45分钟的锻炼,如户外打球、跑步、骑自行车或游泳等对抗性运动。而对于经常坐在办公室的人,除了去健身房外,每周最好安排几次户外活动,充分接触自然和阳光。研究表明,城市中公园较多的地区,抑郁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同时,充足的睡眠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大多数人依靠闹钟醒来,但闹钟唤醒的睡眠状态与自然睡醒是不同的。自然醒时,人们会感到精神充沛,心情愉悦;而被闹钟叫醒则可能导致情绪低落和疲惫。

记者注意到,全国爱卫办3月18日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推荐成年人晚上10至11点入睡,早晨6至7点起床,其中老年人可早晨5至6点起床。陆林解释,人体的褪黑素分泌与自然界的规律密切相关。褪黑素在晚上9:00~10:00开始分泌,11点左右逐渐达到分泌高峰,凌晨1:00~2:00达到最高峰。按照这一规律入睡,睡眠质量最佳。如果长期熬夜,即使睡到很晚,也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睡眠,长期下来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均衡的饮食对心理健康同样重要。不要过度进食,也不要过度节食。陆林指出,饮食不规律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不利。建议保持三餐规律,晚餐可以适当少吃。常言道:“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这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如果长期只吃一顿饭,第二天可能会因为饥饿而过度进食,导致身体不适和情绪波动。

科技创新辅助提高青少年睡眠质量

在推进“健康中国”的进程中,睡眠健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睡眠状况并不乐观。尤其是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繁多的课外活动,同时,手机、电子游戏等现代娱乐方式也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导致睡眠时间被挤压。

陆林指出,长期睡眠不足对青少年的健康发育极为不利,甚至会产生诸多负面后果。例如,睡眠不足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进而影响其学习能力;还可能导致青少年容易焦虑、难以承受挫折、出现抑郁情绪,甚至在人际交往中也会遇到诸多困难。因此,睡眠是健康的基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他指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世界睡眠联合会建议,18岁以上人群每天睡足7~8小时;高中生睡够8小时;初中生睡够9小时;小学生睡够10小时;而幼儿园孩子的睡眠时间可能更长。

随着科技进步,有没有办法让青少年能够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呢?陆林在回答证券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对于睡眠这一生命基本需求,我们并不提倡依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改变其本质。

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但无法改变睡眠本身的需求。“尽管如此,技术创新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仍大有可为。”陆林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帮助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让其有更充裕的睡眠时间。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床垫和枕头的舒适度,减少外界噪音干扰等,可以有效提升睡眠质量。

此外,陆林提醒,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睡眠条件之余,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干扰,让他们能够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健康成长。